当前位置: > 职业技能培训 > 教师资格证 >
2022年教师职业资格证备考常识及攻略
  很大一部分同学会问,老师,学完这个我就能上岸吗?如何更有效的复习想必现在成为了重中之重。如何在短时间内做到事半功倍,最终实现在职场上华丽转身的梦想。小编接下来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全面详细、高效实用的省考常识备考指南。
  
  根据历年真题以及最新考情,我们给大家提供以下几点备考技巧:
  
  第一,明确知识点、有针对性复习。
  
  1. 科技常识(40%)
  
  从2017年开始,科技类题目考查量逐年提升。备考这部分一般分为两大模块:
  
  一、科技知识点。主要包括时政类的科技成就(以中国为主),例如FAST、嫦娥五号、5G商用、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等的突出特点在哪里,并熟记于心,通过唱科技口诀歌来记忆。那么科技口诀歌在哪里?打开APP,搜索科技口诀歌,为你枯燥的居家生活高歌一曲,当然你能完全唱会,相信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的科技知识,你都会迎刃而解。
  
  二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医学知识点。虽然考点众多,但是并不是很难,都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,更加注重考查生活中的小科技常识,针对这样的题,我们要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和思考。例如:阿基米德的“杠杆原理”,会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让大家来判断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,生活中的扳手、钳子、撬棍、开瓶器、指甲剪等均为省力杠杆,而筷子、剪头发的剪刀、扇子、镊子等则为费力杠杆;在光学知识中,光学现象是常考的一个点,而对原理的直接考查通常较少,常常通过生活中的应用来判断你是否掌握相关的光学原理。例如:猪八戒照镜子表里如一,是利用光的反射,再比如“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”违背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,而彩虹、凸凹透镜则是利用的光的折射。
  
  总之,在科技常识的备考过程中大家要注重科技常识与生活的密切结合,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和思考,在生活中多总结相关的科技知识和原理,以保证自己在考试中能够得心应手。
  
  2. 历史人文(20%)
  
  在历史人文这部分内容时,要分横向和纵向两条线,纵向就是跟着历史的发展顺序和发展轨迹进行梳理,比如从夏商周奴隶社会开始到明清,整个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;横向则是在某一特定时期,要通过政治、经济、民族融合、文化特点和社会状况来了解和掌握。这样学到的知识相对而言,就会比较充实和丰满,能基本覆盖考点。当然其中涉及到的古诗词也要掌握。高频考点名师已经帮你总结完毕,《红领培优线上全日班》将一一为你解读。
  
  3. 时事政治(15%)
  
  时事政治是省考中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。省考的时事政治考查的非常新,什么是热点,考题又如何出,接下来小编为你解密:比如阻碍我们出门的新型冠状病毒,它用什么去遗传?它源自于哪个城市?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相关知识你熟记了吗?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,我们国家做到了什么你知道吗?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你get了吗?两会及本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你阅读了吗?核心内容,杨军晓老师在《红领培优线上全日班》为你一一解答。
  
  第二,熟悉真题、破解短板、知己知彼
  
  熟悉考试真题非常重要,建议大家至少独立做5套真题,自我检测,破解自我答题短板,把握命题规律,旨在有的放矢进行复习备考,提高复习效率,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  
  第三,漏补缺、各点击破、巩固提升
  
  首先,要针对教师职业资格证考试内容进行模块复习的同时,尤其要针对考试题型做全面、细致的梳理和分析,掌握命题规律、特点以及各种类型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,针对自我存在的短板进行查漏补缺,多做类似题型,触类旁通,重点击破。作为每一种考试题型都有它独特的答题方法,这是考生想要获取高分必须掌握的。
  
  其次,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有一定量的习题演练。虽然我们不赞成题海战术,但对题型敏感度的把握、对做题方法和经验的总结,都离不开一定量的习题演练,熟能生巧。
  
  最后,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,全真模拟考场形式,自我进行检测,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查缺补漏,弥补知识的不足;另一方面,可以使考生注意根据自己的情况,合理分配每个模块的答题时间,提升在临场考试中的应变能力。
  
  第四,考前冲刺、反复模拟、稳操胜券
  
  考前冲刺是复习的关键阶段,在这个关键时期,首要任务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克服浮躁自卑或盲目自信心理,使自己保持一个良好、积极、轻松的心态,很自然地去迎接考试。
  
 


热门推荐

1、您目前的学历层次

初中 高中 中专 大专 本科

2、您想要提升什么

高起专 高起本 专升本 教师资格证 会计师 育婴师 其他

3、您更偏向于哪种取证方式:

全程无忧 在家自学 学校听课 辅导教学 其他
*您的尊称:
*手机号码:
#测评结果会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您的手机,请注意查收#
声明:(一)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
(二)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对原作者所有。如您对内容、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。

免费在线咨询

点击咨询在线老师

微信咨询

18961806279

免费咨询热线

400-1886-017

首页

在线咨询

微信咨询

微信扫码,添加企业微信

在线试听

免费通话

立即回拨,名师快速为您答疑解惑

官方微信

关注微信,查看报考信息

回到顶部